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利弊如何,我们怎么才能参加呢?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国提出了十年,今年五一开始在上海、福建和苏州工业园区试点,好像国人占了多大便宜似的。你不在这些地方,暂时还办不了。
先来看看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什么东东。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由保险公司承保的一种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主要面向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社会公众,公众投保该商业养老年金保险,缴纳的保险费允许税前列支,养老金积累阶段免税,领取养老金时再相应缴纳,这也是目前国际上***用较多的税收优惠模式。”
说白了就是如果你交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这部分收入可以免交个税。具体日前财政部、税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具体标准规定:“按当月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确定。”
由此可见,这部分最高也就只能扣除1000元免税额。
***如你月入应税额10000元,忽略社保,那么你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应该缴纳600元,我们来看看你省了多少钱。
如果不交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你应交个税745元,实收9255元。如果你交了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600元,则应交个税只需625元,实收8775元,你省了120元个税。可支配收入却少了480元。
至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收益,还是算了吧,鸡碎咁多而已,可以忽略不计。
有人说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堪比提高个税起征点,比较可支配收入,交了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之后,可支配收入反而降低了,这能比吗?再说了,几十一百的免税额,能顶什么用?
个税起征点定格在3500元已经7年了,想想7年前的3500元和如今的3500元相比是什么概念?7年前也许你能买一平方房子,如今至少要多花5到10倍的价格。
递延养老保险扣除比例是多少?
个人按照规定领取的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保险机构代扣代缴后,在个人购买税延养老保险的机构所在地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不需并入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即将试点,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首先,新出台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政策益处显著!但需要注意的是,带来的好处多少还是取决于收入的高低,收入越高,益处越明显。
小编简单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列几个关键词:非强制性养老保险、可一次性取出、个税减负。
我们一个个来解释。
非强制性养老保险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并非国家强制,你工资高有闲钱或者希望对未来有所保障可以自己去缴费,一般按照工资收入的6%缴税,但不得超过1000元,也就是说无论工资多高,最高征收金额为1000元。例如,小张的工资收入为10000元,那么按照6%缴纳600元,但如果工资为20000元,按照6%则为1200元,超过了最高额度,则只能按照1000元缴纳。
可一次性取出
可一次性取出是指并非只能在退休之后每月领取相同额度的资金,这部分养老保险相对来说比较活期,如果个人身故、合同约定的全残或罹患重大疾病,可以一次性取出这部分养老金。
个税减负
个税减负是因为资金具有时间价值。我们现在把这部分钱单独拿出来存入这个特殊账户,等到未来拿出来的时候再缴税,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规律加上物价上涨因素,我们一方面获得了机会成本,另一方面也很可能少缴税。
总之,这项试点政策对于养老金改革是非常有好处的,不过小编觉得还是要取决于个人收入和价值观,高收入者自然觉得这低于1000元的投资不在话下,但对于低收入者来说也许不以为然,提前消费是当务之急。
题主好,我是“51个税管家”的5哥,最近这条和钱有关的政策,我也是研究了好久到底跟我有啥关系,现在我把我的研究成果和你分享下~
首先,我看到别人家小编们对这条新政策是这么描述的,什么“终于定了!个人税收一年可以少缴这么多”、“堪比个税起征点提高的政策来了!工资超5000的人笑了”……
咳咳~光看标题就觉得心里美滋滋,感觉突然被发了一笔奖金,所以到底咋肥四呢?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递延养老险)了解一下!
1、 个税以后可以少交了?是真的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文称:
自2018年5月1日起,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将试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截图)可能有人会一脸懵逼地问,啥是“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和少交个税有啥关系?
简单点,公布政策的方式简单点,5哥在研究了11遍这个名称之后,总结了四个字:减税养老!
它其实是一种由保险公司承保的商业养老保险。
特点是个人收入买商业补充养老保险金的部分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其应缴的个人所得税延迟至领取保险金时缴纳。
也就是说,你的收入用于缴这个保险的钱不用交税,并且以后需要交的个税能延迟交! 相信可能更关心买了这保险的人到底能节省多少钱?
政策表示:
试点中的个人扣除限额,即放入商业养老保险账户的资金,按照当月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办法确定,企业主扣除限额按照不超过当年应税收入的6%和12000元孰低办法确定。
举个例子:
5哥工资,减去社保、公积金后,应税金额为5500 元,在“51个税管家计算器”输入相应金额后得出应缴个税为:95元。
而买了1000元递延养老险后(每月最多可税前抵扣1000元),经计算只需交30元了!
相比之下,每月少交税了65元,一年则少交了780元,这剩下的钱够给女朋友买两三只口红呢!
5哥总结:所以说这波操作相当于个税起征点从3500[_a***_]至4500元,说个人税收一年可以少交税了,没毛病!
2、网友提问:每月多花1000元,却只省65元,是不是傻?
虽然购买递延养老险可以让你少交个税,听起来好像不错,不过还是有网友发出了疑问:
我每个月多交了1000块钱,一年多交12000元,可是税一年才省了780元,少缴的这部分钱等到领养老金的时候还得“还”,那我买这个保险是不是傻?!
首先,这个1000元是你的投资,并不是支出,之后还能拿回这笔钱,并且领取时还会给你相应的收益,更像是一种保险型理财产品;
其次,这部分收益不扣税。比如 6000元的保费,若按年化收益率4%计算,每年收益240元,原来的利息税率为20%,则可以节省240*20%=48元,全年共节省48*12+48=624元。
5哥总结:说完以上两点优势,还有人觉得这种方式占用了现有资金,存在机会成本的损失,比如,我一年用这笔钱去投资理财的话还可以挣好多呢!你说得没错,但不论如何,它的出现为确实为我们的养老提供了新方式,或许这才是我们更值得关注的点!
3、既然这个政策有点颇多,为什么不早点推行呢?
还是考虑到市场问题吧!
我们知道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共分三大块,一是***“兜底”的基础养老保险;二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三是个人商业保险。
而众多数据显示我国即将面对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如果仅有前面两个养老方式,已经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所以,除了前两者之外,如今个人将有一个商业养老保险账户,往这个账户里缴费就是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这款保险产品和其未来收益,今后就是你个人养老的第三个荷包,并且还能享受税收优惠。
未来这部分钱会用于投资基金等高风险更高收益的产品,所以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目前政策只针对上海,苏州,厦门这几个重要大城市试点,试点期过后,保险资金的投资去向或许可以覆盖更大范围。
emmm以上就是我对这个新政策的理解,我是5哥,来自“51个税管家”的90后大叔,常年行走江湖,兜售各种节税技能,如果你有任何和个税有关的信息想了解,可以关注公众号:“geshuiguanjia51”,我在这儿等你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