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养老保险制度是***或单位通过法律或合同形式,使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劳动者在老年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力队伍后能得到基本生活的保障制度。
我国自19***年开始实行统一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再次进行改革和完善。按照现行制度规定,城镇现行制度规定,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企业缴费工资总额的20%左右,职工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
到达退休年龄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院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养老保险要全国统筹,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养老金一样多吗?
今年开始,国家启动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目前来说,各省都在有条不紊地按照人社部的统一部署首先开展全国统筹相关基础工作。截止到6月底已有江西、山西、新疆、广东、陕西、山东、天津、福建、浙江、河北、云南、安徽、重庆、四川、河南、贵州、内蒙古、西藏、湖北、湖南、黑龙江、辽宁、甘肃等23个省完成或正在进行社保对接全国统筹信息系统。
等年底全国31个省市全部上线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以后,明年国家将正式开启一系列全国统筹落地工作,相关政策和措施会逐步落实到各地,这个时候作为参保职工养老保险的老百姓来说,才能够真正逐渐体会和享受到全国统筹给我们带来的很多变化和好处。
比如,下列情况我们都是可以预期的:
过去参保养老保险只能在户口所在地或工作地参保,全国统筹后将不受户口、地域的限制,可以在任何地方申请[_a***_]在网上直接申请了。
女性退休年龄将会实现全国统一标准,不会出现现在各地政策不一的混乱情况。
个人办理退休手续不用到处跑了,既可以在网上直接申请,也可以在全国任何社保机构申请,不会必须到退休地办理了。
养老金计发办法,特别是企业“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将会逐步实现全国统一政策,改变现在全国各地不同的计发政策。
用于计算养老金的平均工资标准,目前各地的标准将会被统一的全国平均工资来所代替,过去因养老金计发基数导致的养老金地区差别过大的问题将会有所缩小。
部分省市的退休人员不用再担心养老金不能及时发放了,全国统筹后社保基金全国统一管理,过去部分省份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不及时问题将迎刃而解。
退休人员每年的养老金调整将会在全国统筹后逐步实现全国统一政策和标准,养老金调整的地区差和个体差都可能因此有所缩小。
当然,以上只是列举了部分变化和好处,全国统筹后给我们带来的远不止这些了,所以非常值得期待!
至于全国统筹后养老金是否会一样多,应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全国统筹后全国实行统一的缴费基数标准,而在实行统一缴费基数之后同时参保缴费、缴费年限和档次都完全一样、又同时和同龄退休,才会出现养老金标准一样的情况。
虽然全国统筹后,可能会实行全国统一的养老金计发政策和计发基数,但如果缴费基数不统一,或者缴费年限、缴费水平有不一样的,养老金标准都会不一样的。只不过全国统筹后,会因为***用统一办法和统一平均工资计算养老金,原来地区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倒是会比现在有所减少而已。
谢谢邀请。
今年养老保险要实行全国统筹,这对大家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什么意思?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指的是对养老保险事业进行统筹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制度规定、统一调度使用基金,统一经办管理,统一信息系统。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养老保险事业,全国统一协调发展。
其次,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呢?
第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使各地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更有保障。从而使以前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退休人员养老金不能准时发放的情况不再出现。
第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以及养老金计发基础,将由国家人社部统一公布,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也将实现全国统一。
第三,国内跨省流动人员,不用再办理比较复杂的转移交接关系。进行统筹管理以后,将有效简化转移手续, 基本上可以实现电子化的转移。不像以前那样办上一次转移手续,要来来***几个城市之间跑,费时费力。
最后,我想谈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养老金全国统筹以后,大家发的养老金会不会一样多?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以后,养老金发放的原则不会变,都是按照"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不缴不得"的原则发放的。
决定养老金高低的主要因素包括当地社平工资情况、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缴费指数等等。每个人的参保条件不一样,所在地的社平工资水平不一样,这个养老金的差异,肯定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总的规律还是不变,就是多缴多得。
因此,说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以后,大家都能领一样多的养老金,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感谢邀请,跟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养老保险要全国统筹,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养老金会一样多吗?养老保险从今年开始也就是2022年开始,逐步将实现全国统筹。那么这个全国统筹有很多人不理解,或者说理解错误。因为全国统筹,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养老金都是完全相同的,这肯定是不会出现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对于大多数缴纳水平比较高的人群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体现。
所以社保的全国统筹真正意义是,实现全国统收统支,也就是说实现全国社保基金一盘棋。可能这听起来对我们个人没有什么影响,但其实能够实实在在对我们个人产生一个实质性的影响。比如说作为退休人员来讲,是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退休金的待遇。实现了全国社保统筹,那么对于那些收不抵支的身份,是可以很好的得到缓解,所以说能够做到按时足额的发放养老金。
还有就是对于我们在职人员,也会形成一定的好处。作为在职人员来讲,如果你要更换工作单位,是需要进行社保关系的转移。但其实全国社保统筹以后,社保关系转移将不再变得重要,比如说山东省地区已经率先出台省内更换工作单位无需进行社保关系转移,在退休之前进行主动归集就可以了,那么也就大大方便了,我们在职人员更换工作单位社保转移的麻烦。所以说社保统筹,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确实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并不是说你的养老金就会完全一致,这个理解是完全是错误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你好:
2022年1月起,全国各地将统一执行国家核准的参保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调整后,养老保险缴费统一为:单位缴费比例为16%,个人缴费比例8%。
养老缴费金额=缴费基数 X 缴费比例
2022年1月起,广东、厦门、浙江、四川等地将调整单位养老保险费标准,单位缴费比例低于16%的市,统一将调整为16%,对于单位而言,人均缴费金额上涨了!
浙江省也明确从2022年1月1日起,单位缴费比例调整为16%,城镇个体劳动者缴费比例调整为20%。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雇主的养老保险费全部由其本人缴纳;雇工的养老保险费,由雇工缴纳8%、雇主缴纳12%。
本次调整,是把单位缴费比例上调为16%,个人部分保持不变。在缴费基数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社保缴纳的单职工社保费用增加了79.74元。
此次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在已经完成的省级统筹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全国统筹后,养老统筹基金由国家统一制度规定、统一调度使用基金、统一经办管理、统一信息系统管理,实现全国基本养老保险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并不是指待遇的统一。
简单的说就是,未来在缴费基数、缴费标准等方面,将逐步达成全国统一的标准。
养老保险的参保、转移归集、退休办理等相关手续也将会越来越简化。对于多地参保、跨省就业、参保资料有误的参保人员来说,以后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修改错误的参保信息时,不用在继续工作地、参保地、老家到处跑开各种证明了,将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路费成本,减少了流动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一些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也有了根本保障。
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标准
到2020年,建立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职工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2500元/月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全省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养老保险制度三个主要项目?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执行的,适用于所有企业和劳动者,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形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其中社会统筹基金由企业缴费的一部分形成,职工个人账户基金由个人缴费的全部和企业缴费的一部分形成。
第二支柱是近年来逐步明确的企业年金基金。早在1991年,根据《***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文件和《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劳部发[1995]464号)文件,要建立多层
第三支柱主要包括自愿的个人储蓄和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一般属于个人行为,通常不列在社会养老保险计算范围内。
你觉得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如何?你希望如何改进?
即然问到这个问题,我不得不说。
按工龄最合理,交的保险在高也是人民纳锐的钱,他们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不能凌架百姓之上。
关于退休,基本就是养老,于社会国民养老金持平足以。
百姓建议,由***决定。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你觉得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如何?你希望如何改进?其实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已经在2014年的时候进行了改革,那么它改革的目的就是让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当然还包括公务员单位的人员,建立了所谓的职工养老保险,当然这个职工养老保险,虽然从叫法上跟我们的职工养老保险是不一样的,但实际上就等同于职工养老保险。
所以说我们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交纳养老保险的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在设立完成10年过渡期以后,就是说从2014年到2024年这10年过渡期结束之后,那么实际上所有的事业编制人员都被称之为新人,新人的计算办法,就***用和我们现行企业单位相同的计算办法来确定养老金的待遇,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养老金的并轨。
虽然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包括公务员单位人员实现了这个养老金的并轨,但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影响他们本身的待遇,收入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再缴纳,机关养老保险的过程中缴费标准和缴费金额是比较高的,另外一方面那么实际上还建立了职业年金的制度,所以说从这些方面都保障了我们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的收入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新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是与企业及社会从业人员并轨的统一的制度。从国家整体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来看,是正确的。它旨在消除过去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当然,并轨也不是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双轨制造成的不公平,不平衡,而是要经过几十年的消化和调整!
感谢邀请,跟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你觉得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如何?你希望如何改进?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已经进行了一轮深入的改革,也就是在2014年10月份以后,所有机关事业编制人员包括公务员编制人员,那么都开始缴纳了机关养老保险和机关医疗保险,同时他们也交纳了五险一金的待遇,所以说这是很深化的一个改革了。
按照这样的改革,实际上作为事业单位中人在退休方面,因为以往***用的是老办法来计算自己的退休金待遇,但是由于缴纳的职工养老保险之后,那么就不能够完全***用老办法来确定自己的养老金,因为那个的话就会造成自己养老金的缺失和不公平的体现,所以说***用了新办法和老办法相结合的原则,取高补低来保证事业编制中人养老金的待遇不受到任何的影响,同时还给事业单位中人建立了过渡性的补偿养老金待遇。
那么2024年10月份以后,也就是10年事业编制人员过渡期结束之后,所有的事业单位新人将***用新的计算办法跟现行企业单位在职职工养老保险的计算方式相一致的计算方式来确定养老金的待遇,所以说进行这样的一轮深入的改革那么实际上,对于事业编制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化的趋势,因为再过不了几年时间,中人过渡期期结束那么将要完全实现,养老金计算方式的真正意义上的并轨。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正在努力向企业靠拢,未来将会实现无差别的衔接。并没有什么太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2014年10月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开始缴纳养老保险。
为了配合有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防止实施养老保险缴费以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降低,国家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专门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相较于企业年金制度,属于顶格缴纳的补充养老机制。
对于2014年10月以前的缴费年限,由于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国家通过计算过渡性养老金予以发放过渡性待遇。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都是跟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由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较快,相应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也增加很快。
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可能就是供养压力较大了。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是按照职工承担缴费基数的8%,用人单位承担16%。即使平均缴费基数达到8000元,一月缴费1920元,一年是2.3万元。可是,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一般缴费年限较长,养老金待遇较高,退休人员和在职缴费人员比例达到1:4才能达到基本的平衡,目前情况差不多是1:2。
由于《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当养老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有***财政予以补贴。2020年***财政补贴社会保险基金高达2.16万亿元。过去有***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发放退休金,实施社会保险缴费以后,国家财政弥补差额,也能够保证实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持续稳定发放。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流动的养老制度壁垒已经打破,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员冲破体制的障碍选择更好的就业岗位,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是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