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查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
1、社保网点查询。持卡人可以携带身份证和社保卡到附近的社保服务网点,在服务窗口上申请查询养老保险缴费情况;
2、微信查询。在微信上关注“微信城市服务”公众号,进入后点击“城市服务”—“城市服务”—“社保”,然后点击“社保查询”即可。
3、支付宝查询。打开支付宝APP,进入后点击“更多”—“城市服务”—“社保”—“社保查询”即可。
第一种当然是最方便的网络查询。不过大多数人是知不道我们的网络查询密码的。
各地的初始密码不一样,青岛市是按照原先的老社保卡号进行设置的。不过也有相应的密码重置系统,依据社保卡的信息和本人信息,一步步的可以自己设置密码,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就比较麻烦。
通过社保卡的网络查询密码,我们可以延伸出很多东西,比如某宝、某信的社保查询功能都可以通过这个进行激活。
激活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手机查询了。
一些老年人不大善于运用网络,那么他们可以***用电话查询的方式,不过也是需要这样的密码。
第二种查询方式当然是到社保部门进行现场查询,主要包括通过自助柜员机查询和到专门的查询窗口查询。
其实我们到社保查询的时候,最好将所有的密码重置一下以及初始密码记好,绑定好手机号,防止以后忘记。
其实我们的查询还是非常简单的。不过最后一点大家要注意的是,我们查询出来的往往只有个人账户的部分,单位缴费的部分是进入统筹账户,不会给我们显示的。所以我们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不要紧张,以为交了那么多钱,为什么只有这么一点,我们不会影响退休和各种待遇的。
1、首先我们登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在首页中点击网上服务大厅个人业务办理项。
3、进入新用户注册页,填写身份证号、姓名、密码、手机号、手机验证码。最后点击注册。(因信息属个人信息在这就不一一填写)。
4、注册完成后重新进入用户注册界面,填写***号、密码、验证码,点击登录进入登录。
5、登录后我们可以查看个人缴费信息,包括缴费日期、保险金账户月等情况。
交养老金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会让公司每月多支出一笔费用。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关系,那么,用人单位就应该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险,而职工养老保险是由单位出一大部分个人只缴纳一小部分组成的,这样公司每个月都会因为缴纳养老保险而支出一大笔费用,这对公司的经济状况也是有影响的。
公司交的养老保险怎么使用?
一般社会保险、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的基数就是你当月的工资。 计算方式及有关规定: 住房公积金=工资×8%(个人)+工资×8%(单位) 养老保险金=工资×8%(个人) +工资×20%(单位) 医疗保险金=工资×2%(个人)+工资×8%(单位)(根据有关劳动法规规定,对于外地户口员工,企业可选择是否购买该项保险) 失业保险金=工资×1%(个人)+工资×2%(单位)(根据有关劳动法规规定,只有广州市户口的员工方享受该项保险) 生育保险金=工资×0.7%(单位)(根据有关劳动法规规定,只有广州市户口的员工方享受该项保险) 工伤保险金=工资×0.5%(单位)(或者1%,根据行业性质有所不同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几种?
[_a***_]的养老保险分为以下几种。
1、基本养老保险。
2、企业补充。
3、个人储蓄。
具体如下:
1、基本养老保险是按国家统一的法规政策强制建立和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
企业和职工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在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其他原因而退出劳动岗位并办理退休手续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退休职工支付基本养老保险金(也称“退休金”)。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目前,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确定为58.5%。
基本养老金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
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它居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层次和功能上的不同,其联系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政策和水平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由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单位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应选择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机构经办。
3、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
由社会保险机构经办的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职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按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应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以提倡和鼓励职工个人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所得利息记入个人账户,本息一并归职工个人所有。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经批准退休后,凭个人账户将储蓄性养老保险金一次总付或分次支付给本人。职工跨地区流动,个人账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随之转移。职工未到退休年龄而死亡,记入个人账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由其指定人或法定继承人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