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和收益情况?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每年按档次缴费,参保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缴费档次。以为各地经济水平的不同,导致上年度平均工资有所不同,所以各地缴费基数上下限是会有所不同,需要与当地社保局公布的为准。
缴费比例各地规定也有所不同,所以也要与当地社保局公布的为准。
二、养老保险类型
2、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主要人群为没有固定的工作的人员或失业人员。
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主要人群为城镇及农村没有工作的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如果是有单位的,则由单位负责参保并代扣代缴个人部分,单位缴纳单位部分;如果无单位,则由自己缴纳。一般来说,个人8%,单位16%。
养老保险:单位20%,个人8%(自己缴纳的进入个人帐户);
收益计算方法如下: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3、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4、公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是如何计算的?有哪些计算方法?
养老保险缴费10年,职业年金缴费3年,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总额高于养老保险缴费个人账户总额,会是怎么回事?
其实我们的政策规定是这样的,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可以享受的。企业的叫做企业年金。
职业年金制度,是从2014年10月才开始建立,至今不足四年。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也是从2014年10月开始建立。正常来说,不存在养老保险交费十年的情况。当然个别地方存在很早就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交保险的试点情况。
这样也许存在养老保险交十年,个人账户钱不多的情况。
2014年,我们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大家的基本工资调整了很多,只有这样,扣除个人负担部分之后,才能保证待遇不降低,甚至略有提高。
而我们的社保缴费基数是按照上年度的应发工资标准进行发放的,很多补贴补助都不计算在范围内。所以导致在试点期间很多人的缴费基数非常低,个人账户也就低。
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我们大家的缴费基数、工资都提上去了。因此,导致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之前个人账户累计的余额非常低。
而且养老保险缴费时,将记入个人账户的比例是8%,而我们职业年金缴费,个人缴纳的4%,单位缴纳8%,合计是12%。单位缴纳年金部分一起记入个人账户余额。
因此,职业年金账户如果不考虑年金记账利率比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低一些,职业年金账户的余额应该是个人账户的1.5倍。比如山东潍坊的这位大叔,退休时个人账户余额28000元,而职业年金账户高达41700元。
所以,就会出现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钱比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钱多很多的情况。
我们在领取待遇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年金账户的领取方式,也是参照养老金个人账户的领取方式来的,虽然可以拿出来购买商业保险,但是多数人没有这么做。
这样就相当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会多拿1.5倍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情况,这也维持了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的水平。
题主至所以养老保险买了10年,而职业年金只买了3年,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内的钱却没有职业年金的多,那是因为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筹资方式和缴费比例不同,所以最后进入个人账户的金额也就不同。
2014年10月1日,我国推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在财政领取退休工资的历史宣告结束。
根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的缴费比例为上年度社平工资的28%,其中单位承担的20%费用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承担的8%为个人缴费费工资的8%。单位缴纳的费用进入了社保基金,而个人的缴费则全部进入了个人账户。
退休“中人"养老金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60岁退休为139,55岁退休为170,50岁退休为195)。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为了使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减少,国家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职业年金作为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既不是社会保险,也不是[_a***_]保险,而是一项单位***制度。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承担。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两笔费用全部进入个人职业年金账户。
职业年金的计算公式为:职业年金总额÷计发月数(60岁退休为139,55岁退休为170,50岁退休为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