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业保险领取标准和领取期限是怎么计算的?
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
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
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失业保险金标准与当地最低工资标
准挂钩联动,目前失业保险金标准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90%。
2021失业金一次性领取怎么计算?
取消了现行条例农民合同制工人个人不缴费,失业后领取一次性生活补助的特殊规定,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参保缴费和待遇享受办法一致,在制度上实现了城乡统筹和公平。
失业人员第1个月至第12个月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标准,根据其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年限确定。
第13个月至第24个月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标准,为其第1个月至第12个月领取标准的80%
失业保险月数什么意思?
失业保险月数是指你在单位工作期间,单位为你缴纳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在社保上一般是按月份统计的,比方失业保险交费满多少个月,如果你失业的时候会给你,根据你缴纳的失业保险月数来计算,你应该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交费越长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也越长。
失业率是如何计算的?
失业率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方法为直接计算法,就是登记的失业人数除以总劳动人数后得到失业率。
失业率的第二种计算方法要通过菲利普斯曲线来计算,因为失业率和通胀率存在反比关系,所以可以通过通胀率,用百分之百减去通胀率,便可得到失业率。
失业率计算公式是,失业率=失业人数÷(在职人数+失业人数)❌100%。失业率是反映失去职业的人数占劳动人′数的比例。 失业率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能力,经济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失业率就低,经济对劳动力需求低↙,失业率就高。′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失业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没有工作。
一般把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等同于劳动年龄人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年龄在16—65周岁之间的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把劳动年龄人口中减去不愿就业的人口称作劳动力人口,而把不愿就业的人口称为不在劳动力人口。
于是,我们得到下面的公式:
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不在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不在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
就业率=总就业人口/总劳动年龄人口;
失业率=总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
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
你所提问的失业率,就应当按上述公式计算,即分子是失业人口数,而分母是劳动力人口数(就是劳动年龄人口中减去不愿就业的人口)。
中途停保险一年失业险怎么计算?
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