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西社保网

养老保险抚恤金-养老保险抚恤金发放标准

  1. 退休五七工病故后丧葬费怎么领取?
  2. 养老保险参保人去世后有哪些待遇?

退休五七工病故后丧葬费怎么领取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

所以只要缴纳养老保险,失业者死亡之后就可以领取丧葬费,有供养亲属的,就可以发给一次性抚恤金

养老保险参保人去世后有哪些待遇

👧谢邀请!参保人去世后的待遇都是公开的,且完全可以由继承人享受但其中有土葬与火葬的差别。能够享受的主要待遇,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养老保险抚恤金-养老保险抚恤金发放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①、享受的项目有丧葬费、抚恤金、困难补助费。由法定继承人凭死亡证明、火葬证书,到社保局窗口办理即可。

✍②、享受的标准是根据死者生前的月养老金额度(标准),分别乘以丧葬费、抚恤金、困难补助费的相关规定(或月数)计发的;如果没有火葬证书,就会减少相应的项目(标准)计发待遇。

✍③、享受的余额是根据参保人(死者)的个人缴费账户,缴纳养老金的余额发给。亦不能继承企业或财政给予的缴费补贴,因为、企业的缴费、或财政给予的补贴,均不属个人缴费的项目和余额。亦只能享受法定的个人账户余额。

养老保险抚恤金-养老保险抚恤金发放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④、注意事项:因有参保类型和区域性的差别。比如:养老保险参保人,分别有参保地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等区别,而不是“缴多缴少,长短大小”都拉做一个样。

具体情况或相关规定,还应咨询当地社保局,以其回复为准。谢谢您的阅读!

养老保险参保人在去世以后一般有三大待遇: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另外,还有一些待遇会顺理成章的发放,比如说参保人去世以后,当月的养老金还是会正常计发的。我记得青岛甚至还会发放当年的冬季取暖费(1700元)。

养老保险抚恤金-养老保险抚恤金发放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主要指的是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人,每月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的部分。每年会计算利息记账利率,近年来一直在6%~8%以上

参保人去世以后,首先会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发一份。余额每年仍然会计算利息

注意个人账户养老金实际上每年也在增长,按照近年来调整养老金的通知,一般是按照个人养老金增长的比例进行调增。比如说原先每月扣减300元,2021年养老金增幅是5%,那么每月就开始扣减315元。

(二)丧葬补助金。丧葬补助金最早可见于1951年的《劳动保险条例》,当时是按照两个月的企业平均工资来确定。

后来由于改革开放,出现了很多私营外资企业。各个地方对于丧葬补助金也有了自己的规定,比如山东省是1000元,重庆市是2000元,北京市是5000元。像上海市是两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宁夏是三个月的社平工资,四川是4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

不过从9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暂行办法》实施,丧葬补助金统一为两个月的去世上年度该省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如山东省市3644元一个月,两个月就是7288元。比以前的标准提升了很多,但是也有的地区有所下降,不过至少实际上全国统一。

(三)抚恤金待遇。抚恤金是对参保人家属发放的一笔待遇,以帮助他们应对参保人去世以后生活。

有关抚恤金待遇,分为退休前和退休后两种情况。

如果是退休前,按照缴费年限确定发放月数的多少。

缴费年限低于5年的发放三个月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发放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等遗属待遇标准,不得超过其个人缴费之和(按照缴费基数的8%计算,[_a***_]就业人员也是)。

缴费年限5年以上10年以下的,发放6个月。

缴费年限10年以上至15年的,发放9个月。

缴费年限15年以上的,每多缴费一年,计发月数增加一个月。缴费年限超过30年的按30年计算,也就是最多发放24个月

如果是退休职工的,最少发放9个月(这也是对过去退休缴费政策的一个兜底保障,以前确实有缴费年限少于15年的退休人员)。

如果退休人员在职时计算的计发月数多于9个月,每领取一年的养老金计发一个月。

缴费年限和领取养老金的年限都是具体到月计算的,并不是按年计算。

这样算起来,如果说一个职工参保缴费15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有5万元,当地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00元。这样其去世可以领取的待遇是个人账户5万元,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11个月,计3.85万元,合计8.85万元。

全国统一标准以后,丧葬抚恤待遇也会根据各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以及增长情况,不断提升标准。养老保险制度是越来越科学了。

1、一次性抚恤金,去社保部门办理,以前是按月发放;

2、养老基金账户中的个人部分,随着退休金发放,会越来越少,社保部门办理;

3、医保账户中的个人部分,按余额支取,到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办理;

4、丧葬费,社保部门。

具体按照那个标准、什么手续及资料请咨询有关部门,各地标准有差距。

养老保险参保人(包括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去世后的待遇,除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没有领的钱或者没有领完的钱可以由遗属继承以外,其他的待遇主要是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这两种待遇。每种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的这两种待遇是不一样的,有些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去世后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待遇。

以前这一待遇各地的规定是不一样的。从2021年9月1日起,这一待遇进行了规范,其计发的办法全国是统一的了,都是按照人社部、财政部印发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暂行办法》来确定待遇了。

1、丧葬补助金标准。

该待遇标准不区分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其标准为:按照参保人员死亡时所在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计算。按照这一标准,如果所在省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00元的话,其丧葬补助金的标准就是7000元。

2、抚恤金标准。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的抚恤金标准,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是不一样的。

在职人员,以死亡时本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根据本人的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确定发放月数。缴费年限不满5年的,发放月数为3个月;缴费年限满5年不满10年的,发放月数为6个月;缴费年限满10年不超过15年(含15年)的,发放月数为9个月;缴费年限15年以上的,每多缴费1年,发放月数增加1个月。缴费年限30年以上的,按照30年计算,发放月数最高为24个月。

退休人员,以死亡时本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根据本人在职时的缴费年限确定最高发放月数(计算方法与在职人员相同),每领取1年基本养老金减少1个月,发放月数最低为9个月。

如果上一年度所在省的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00元的话,抚恤金的标准,在职人员最低为10500元,最高为84000元;退休人员最低为31500元,最高为84000元。丧葬补助金与抚恤金相加,在职人员最低为17500元,最低为91000元;退休人员最低为38500元,最高为91000元。当然,如果所在省的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同的话,其最高、最低标准也是不同的,参保人缴纳养老保险年限不同,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不同,标准也是有差异的。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去世后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待遇。

机关事业单位的参保人去世的,其抚恤金和丧葬补助金的标准是不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的,而是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的资金来源渠道解决。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参保,按原来的办法及标准,也是可以享受相关的待遇的。

1、丧葬补助标准。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丧葬补助费是由各省规定的,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标准是不区分在职人员还是退休人员的,属于一次性补助的。补助标准有1000元的,有3500元的,也有5000元的,也有其他标准的。

2、抚恤金标准。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抚恤金标准的计发办法是全国统一的,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的计发办法也是一样的,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病故的,抚恤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病故的。其抚恤金标准为本人生前2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

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去世后的待遇相比,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的丧葬补助金并不算高,有的地方还达不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丧葬补助金标准。但是,其抚恤金的标准普遍要比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的高。如按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去世前的基本退休费为5000元来算,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抚恤金则为10万元,机关单位退休人员的抚恤金就达到了28.77万元,均要比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的要高。机关单位退休人员的抚恤金是最高的,远高于企业职工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去世后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待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缴费档次低,其去世后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也是较低的,大都只有丧葬补助金,而没有抚恤金。而且这些标准并不是全国统一的,有的在同一个省可能也未做到完全统一。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去世后的丧葬补助金的标准也是不高的,有的只有几百元,有的是若干个月的基础养老金。

综合以上情况,养老保险参保人去世后,其待遇除了未领的或没领完的个人账户钱可以继承外,还会有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大多只有丧葬补助金)。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的标准是机关单位远高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又普遍高于企业单位,企业单位高于城乡居民。而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以上是个人了解的一些情况,如有不当之处,请予以纠正并补充完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nyntq.net/post/865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