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养老金听说5年一个档,是真的吗?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如果你参加职工养老保险,那么这个职工养老保险的累计缴费年限确实会影响退休金的待遇,但是它并不是按照5年这样一个档次来计算的,他是按照每一个月来计算的,也就是说甚至你多交一个月的养老保险都会对你的养老金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它是根据你的月数缴费月数,来计算退休金待遇,而不是说根据5年这样一个长年限来计算,退休金待遇的,如果说5年来计算的话,实际上是对很多人相对不公平的一个体现。
所以想要获得一个较高的养老金待遇,那么我们就要连续参保这个养老保险年限,因为只有你的缴费年限是连续的,才能够保证你的累计缴费年限相应的较多,那么在退休的时候才可以获得一个较高的养老金待遇,当然自至于自己交费年限是多少年,比如说41年或者是39年,那么都没有影响,它是按月来计算的,并不是说非得要交到5年一个整数,缴费年限才可以,并不是这样的。
所以说自己完全大可以放心,比如说自己交的这个年限不是一个整数,那么也不会受到影响的,在计算退休金的过程中都是根据你的累积实际的缴费月数,去计算你的退休金待遇的,所以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相对公平的,不会造成这个不到5年,像这样的一个说法。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社会养老金听说5年一个档,是真的吗?
养老金没有5年一个档次的说法,因为养老金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饿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档次的社平工资。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越多,社平工资对于养老金影响的不是很大,社评工资也是无法改变,是能通过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来改变自己的养老金多少。
但是,五年一个档次的说法,也不是完全错误的,有这样想法的人,都是像退休后领取更高的养老金。举个例子,同样的年龄退休,一个养老保险缴纳15年,一个养老保险缴纳20年。相同缴费比例,按照60%计算,缴纳20年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养老金必定要高一些。
所以说,在某种成都上来说,五年一次档次这样的说法,也是成立的。对此你有哪些看法,欢迎交流评论。
问题:社会养老金听说5年一个档,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涉及的是城镇职工(含企退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计算和退休工龄的关系。五年一个档的计算方法,已是从前。在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前,曾经是真的,但说法不全面不确切。不过在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后,已经时过境迁,成为过去式了。养老金早已有了新的计算方法。
1、老人退休工资如何计算
在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前参加工作,并在此前退休的人在社保系统叫老人。老人才有工龄五年一档的说法。
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前,城镇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叫退休工资。退休工资是和在职时的工龄及退休前的档案工资挂钩的,大多数地区工龄共分为四档,但并不都是按五年一划档的。那时的政策大多是,在职工龄为满10年不满20年的,退休工资按人事档案工资的70%计算。在职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的,退休工资按人事档案工资的80%计算。在职工龄满30年不满35年的,退休工资按人事档案工资的85%计算。在职工龄满35年及以上的,退休工资按人事档案工资的90%计算。
另外,允许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奖励待遇。比如有国家级劳动模范、特殊功勋称号的,可上浮10% ~ 15%,比如独生子女父母可额外上浮5%,具体标准以地方政策为准,很多地区只有机关事业单位正式编制人员才有这样的待遇。但总和不能超过在职时人事档案工资的100%。另外不少老革命都是可以享受在职工资的100%的待遇的。相对而言,老人退休工资的计算方法是比较简单的。但那时社保个人缴费制度还没正式建立,除了合同工都不需要交费的。合同工最早从1986年起就开始交保险了。
2、中人和新人的养老金如何计算
社保个人缴费制度正式建立后就不同了,退休待遇必须和缴费情况挂钩,因此计算办法就必须改变了。城镇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叫养老金,不再叫退休工资了。养老金的计算逻辑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过渡法。
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时间窗口并不同步。各地企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的时间是1992年~1995年,机关事业单位是2014年10月1日,也就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并轨时。足足相差了19~22年。这就是众说纷纭的双轨制。另外,机关事业单位在2014年10月1日同时建立了职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而企业单位虽然也有类似的职业年金的提法,但真正能享受到的人是极少数的央企和部分上市或大公司。
在社保系统中,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前参加工作,此后退休的人叫中人。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后参加工作,此后退休的人叫新人。所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老中新的划分小窗口是不同的。但无论是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人和新人都不再有工龄五年一分档的说法了,养老金等于基础性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另外由于中人有视同缴费年限,所以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新人没有。再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几乎都有职业年金,也就是补充养老金年,而绝大多数企业退休人员几乎都无法享受企业年金,没有补充养老金。
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后,养老金的计算不再看工龄,而是看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或者说,工龄的内涵已经变为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养老金的缴费年限不再分档,而是按年计算,并且精确到月。退休时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等于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之和。视同缴费年限指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前在国企、大集体、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的、连续的,有人事档案记载的工龄。实际缴费年限是指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后真金白银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
养老金的计算也不再看在职时的工资水平,而是看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或指数。也就是说,在职时挣多少工资,不能直接决定你退休养老金的高低,而是缴费标准的高低和养老金成正比。各地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最低标准可以是当地社平工资的40%或60%(看地方政策),最高标准是当地社平工资的300%,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除了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养老金的计算还涉及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多少,退休年龄等诸多要素。养老金水平由这些要素综合共振决定,计算标准虽然比以前复杂多了,目前属于中人过渡期,双轨制效应,使得养老金还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不合理。将来企业中人不在时,双轨制效应才能得以基本消化。那时的养老金会彰显设计之初所追求的科学和客观,更能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效率。
我是“水流云在草青青”,认真诚恳的退休顾问,欢迎大家加我的关注,查看更多社保及退休文章。愿天下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