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伤缴费基数是什么意思啊?
1、缴费基数指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缴费基数为本单位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
2、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3、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全部劳动者。
工伤保险的缴费基数是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工伤保险的缴费基数是按照职工工资收入的标准来确定的,其最低缴费基数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最高缴费基数为当地最高工资标准的300%。具体的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你可以向当地社保局或人员保险公司咨询相关信息。
1. 工伤保险的缴费基数是根据用人单位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确定的。
缴费基数的最高限额和最低限额分别为上一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和省最低工资标准的60%,但不得低于省级工伤保险缴费基数的60%。
因此,工伤保险的缴费基数是会随着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变化而变化的。
2. 此外,工伤保险缴费基数的确定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同的省、市、县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有些地方可能规定最低限额和最高限额都比较低,有些地方则相对较高。
因此,工伤保险的缴费基数也会存在地区差异性。
什么是工伤保险的缴费基数?
工伤保险缴费基数的意思是:参保单位为参保人缴纳工伤保险所依据的缴费基数,具体为参保单位职工工资总额。
其中,该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是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全体职工,劳动报酬的总和。目前,我国工伤保险的缴费比例是在0.5%到2%之间,用人单位需根据职业类型选择缴纳。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工伤保险是通过社会统筹的办法,集中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遭受意外伤害或职业病,并由此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实用性法定的医疗救治以及必要的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基数为全部职工工资总额。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五条、《工伤保险条例》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实践中,社会保险机构认定的工资总额,是全部职工缴费工资总额,对其中个人缴费工资按《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进行了调整,即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社会保险法》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所称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工伤保险基数是怎么回事?
工伤保险缴费基数是指用于计算工伤保险缴费数额的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但有别于应发工资总额;其中个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社会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社会平均工资60%计算;个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社会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社会平均工资300%计算,在60%和300%之间的按照本人应发工资计算。